2018年8月21日 星期二

2017的加法戶外美學課 01: 一開始就是加法 - 機票及租車的加料經驗


話說葳爸2016年和我們在瑞士、德國會合玩樂,因為時間太短頗不開心,於是自告奮勇要帶著大家遊覽法國、西班牙,所以我們很高興的開始訂機票。怪的是卡達航空這次的優惠讓人不想買單,大家轉進荷蘭航空,直飛又實惠。但是這個實惠是建立在非假日的航班。又由於2016的環歐23日超市考核之旅讓玩家夫妻之間出現了許多茅盾,大家回國後紛紛叫苦,希望2017可以短一點。但怪的是,一到訂機票的時間,大家看了價位和航班後,不知不覺的一直將回國的日期往後移,因為那時機票更便宜。這時加法潛規則發作 - 14天的行程變成35天。而且,第二天大家就開票了,WOW! 

日後,我們訂的荷蘭航空機票的價格也在世事傾軋下,讓我們在此時埋下了另一個加法的種子!

(西班牙、法國的旅程,其實我們停留在加泰隆尼亞區的時間很多,所以就稱作加法旅程囉)


小弟在下不才我在歐洲租車的經驗說多不多,說少也不少,2016年累計5次。但是卻永遠有新的發現。google了許久,發現西班牙租車眉角很多,除了商譽以外,還有許多加錢的名目,例如車子開離西班牙要加錢等等。在各種考量下,我們還是選了Eurocar,用手機就可以訂車。

許多app的多國語言都不是作的很好,我通常選英文介面來操作。查到這一台賓士出租31天只要1581歐元,深刻感到划算。但是Eurocar的預付系統總是失敗,我們只好回到網頁繼續操作。
但是網頁卻怎樣都查不到這個價錢。最後追踪到的原因是....如果你不是美國人,你的價錢就是3754歐元,加了1倍有餘!! 而且行車里程數限定在6600公里,我的天啊! 這簡直是歧視!

回到app,改變訪客來自"台灣",價錢就跟網頁一樣了! 但好家在的是,如果你來自其他許多個歐洲國家,租金也和台灣差不多。原因不明,或許跟保險有關? 

後來才發現,原來當時的情況已經留存在這了: 租車時的記錄